2)第407章 TEP来袭_工业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03亿,三年过去,仅微机室项目就至少赚了2000亿红钞。

  而除了供销微机室,供销社还拥有米面粮油、百货零售、玩具专柜、图文影音、农机销售、农机维修、汽车销售、供销旅馆、铁皮家园游乐场,以及打字印刷、快递物流、代购代售、供销餐饮、孩子代管、汽车租赁(电动出租车)等业务。

  可以说,供销系统的隐藏大股东和大人,虽然没有令供销社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越40年前的供销社,但相关业务的拓展,以及超级体量产生的‘微薄利润’,却远远超越了40年前的供销社。

  千禧年总销售额6.5万亿。

  01年开始卖私家车,总销售额19万亿。

  02年卖电子产品,截止5月份,总销售额21万亿。

  零售行业的利润,一般维持在10%~15%。

  三年总销售额46.5万亿,拿出10%,就是4.65万亿。

  可以说,如果供销社是企业,那它就是全国最有钱的、纳税最多的、盈利最大的企业,但它是机构,是单位,不是商店,因此不在统计之内。

  而如果把三年总收益,分发给全国老社员,约8亿人(有的已经去世,而82年之后出生的不再是社员),平均每人可以拿到5800红钞。

  或许‘直接发钱’,听起来极为离谱。

  但这涉及‘社员股产生的每年分红和利息’。

  供销社是社员们凑份子创办,以前供销社收益好,每年都会分红,比如发油、发面。

  后来生意越来越火,赚钱、扩产、赚钱、扩产,但分红越来越少,并改为发酱油,发糖块。

  按照94年实施的企业法,这是一种侵犯股东权益的行为,需要按照股份占比进行赔偿。

  但供销社是机构,不是企业,并且受社会背景影响,迅速落魄,很快背负了500多亿债务,压根没有钱收回社员股,从而导致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户起诉供销社的现象。

  这也是当时自家暗中收购社员股和基层供销社,没人阻拦的重要原因。

  或者说,自家等同承担了‘兑现’责任。

  又或者说,供销社宁愿只欠自家钱,也不远赊欠几亿人。

  这叫维稳。

  问题是,股权拿回来,但社员们以前应该享受的社员待遇,依旧被供销社欠着。

  就好比,我欠张三20万块钱,每年1万利息,欠了10年后,我告诉张三,这笔钱由欠我20万的李四偿还。

  问题来了,这20万块钱10年积累的10万利息,谁还给张三?

  肯定不是李四,而是我。

  所以,供销社依旧要偿还社员们一笔巨款。

  如果按照‘以GDP增长量控制收入和物价’的计算法,52年入股1块钱,02年可以兑现1500红钞。

  如果算上分红、利息……

  徐飞借用店老板的计算器,按了多次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