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4章 殿试下_我家娘子萌萌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个土司,然后再由这些土司自行管理当地的夷人。

  这样的策略最显著的好处就是,不用往这些羁縻地区派遣大量的驻军,统治成本很低,能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但坏处更明显,朝廷任由这些土司对各自的片区自行治理,而且这帮土司还是世袭的,以至于当地夷人只知土司而不知朝廷,也对朝廷没有什么认同感,但凡土司振臂一呼,望风响应。

  明朝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永乐皇帝起就一直在贵州推行改土归流的策略,毕竟土司大多都集中在西南,而贵州更是土司势力最大的区域,拎着块搬砖拍倒十个人,有九个都是给土司家干活的人,剩下那一个很可能是土司本人。

  只可惜明朝的改土归流进展的比较缓慢,甚至到大明亡国了,贵州也只是刚刚把改土归流给完成了一半。

  这里头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时偏远地区的夷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着实不高,但明朝二百余年所做的努力也并非没有成效,绝对是奠定了基础的,不然后来满清的改土归流也不可能成功。

  越去想,夏源脑子就越乱,尽管这个何以治夷是从这次黎族叛乱所引申出来的问题,但很明显皇帝并不是问的如何治理黎族的夷人,他问的是治理所有夷人的办法。

  想的是真挺美。

  这个问题到了后世都不敢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依然采取的是自治咳。

  琢磨了半天,夏源只能提笔写下改土归流这四个字,这个方法起码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可行性的,而且也是这个时代所能推动的唯一政策。

  他打算围绕着这个政策展开论述,再加上点私货,到时候一交卷就完事。

  日暮时分,九道钟声响起,余音悠扬,这也预示着大明弘治十五年的殿试宣告结束。

  “皇帝有旨,殿试策问已毕,封卷!”

  “皇帝有旨,殿试策问已毕,封卷!”

  “皇帝有旨,”

  伴随着钟声,一声声呼喊声在这空旷的太和殿广场悠悠回荡。

  那一个个雕塑好像才活了过来,一个个宦官穿梭各个案牍之间,开始一个个的收卷,随后交给礼部的收卷官。

  收卷官再将这些卷子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箱子内,这殿试也不需要糊名,稍稍整理一下后,便会送到内阁。

  由内阁几位阁老先挑选出十二份试卷,这是用来在皇帝面前朗读的,也正是李东阳这位读卷官要做的事情。

  当然,按照明朝的惯例,这十二份试卷直接就来自于会试的前十二名。

  不出意外的话,三鼎甲就会在这十二份卷子中产生,其余的九份也会进入到二甲的前列。

  剩下的那二百多份卷子,则由其他阅卷官审阅,然后进行打分,就是画OOXX,最后再进行分级,评出二甲三甲。

  如果遇到写的相当优秀的卷子,会直接呈奏入宫,交由皇帝御览,若是这张卷子再被皇帝看重,那就很可能要出意外。

  一个在会试只考了第几十名,甚至一两百名的人被点为探花,榜眼,乃至状元。

  众多考生收卷之后,列队,向着皇帝行礼参拜,然后便开始鱼贯出宫。

  跪坐的时间太久,夏源的腿很麻,走路的姿势也有些踉跄,但临到要出奉天门时,他还是不忘回头瞧上一眼,然后就有点感动了。

  他看到弘治皇帝还在那太和殿前的龙椅上坐着,正襟危坐的像是一尊雕像,双目望着这里,正在目送他们这些贡生出宫。

  陪着他们这些贡生枯坐一整天也就罢了,现在竟然还要目送他们。

  自三代以下,可称贤君者,汉文帝,宋仁宗,以及我朝孝宗皇帝。

  这话说的绝对不馋半点水分,弘治帝或许并不是有多大作为的皇帝,但足以堪称贤君。

  直到那所有的贡生都走出自奉天门出去,朱佑樘依然是正襟危坐,只是口中却幽幽的道:“萧伴伴,去宣太医,朕这脖颈,还有脊背似是已经僵了.”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