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1章 官办学堂(1)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1章官办学堂(1)

  紫禁城,乾清宫。

  “李卿,现在身体怎样了?”

  崇祯皇帝面露关切,看向面色红润的李之藻,“近期有没有叫中医学舍的人复诊?身体是本钱,就算身兼京师大学堂的重担,也要以照顾好身体为前提,不可透支元气,不然怎样为社稷虑,为朕分忧?”

  “启禀陛下。”

  李之藻心生暖流,拱手作揖道:“臣的身体已无大碍,武之望说了,只需温补调理,不要太操劳就行。”

  “那就好。”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有武卿之言,朕就放心了,不过卿家还是要多注意,万莫太操劳才是。”

  “臣遵旨。”

  李之藻当即应道。

  看着眼前的李之藻,稳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生出些许感慨,此人可是难得的大才。

  作为大明最早接触西学的群体,诸如李之藻、徐光启这些人才,不管是在士林中,还是在仕途上,都不是特别的顺利。

  哪怕他们的确有才。

  然大明的意识形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很保守和僵化的,这也使得他们不被大明文官群体和多数读书人所接受。

  不过这些都成了过去式。

  在崇祯皇帝的聚拢下,李之藻、徐光启这些人,都得到相应的重用,并将接触西学的群体,全都邀请到京城来了。

  这些对崇祯皇帝来说,可都是宝贝疙瘩,他们代表一种可能。

  能否吸收西学精华,摒弃西学糟粕,以神州文明为根脉,逐步开拓属于大明的各领域学科。

  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卿家,当前京师大学堂,筹设发展的怎样了?”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李之藻说道:“涉及术算、物理、化学、天文、财政、地理等诸领域学科筹建,是否都逐一明确下来了?

  算起来,京师大学堂筹建时间不短了。

  朕虽说忙于政务,然心里却牵挂着此事,该学堂发展的好与坏,对大明能否中兴,所起作用可不小啊。”

  尽管当前在西山那边,武备院麾下人才济济,带动着大明的前沿发展,然在崇祯皇帝的眼里,还是太少了。

  以后大明想要发展,离不开成规模的人才队伍,京师大学堂就是一颗火种,代表着解放大明思想的火种。

  大明科举必然要彻底革新,靠读几本圣贤书,参加科举考试,就能迈进大明仕途,这遴选的人才,不是崇祯皇帝想要的。

  治理河道他们懂吗?

  梳理财政他们懂吗?

  筹建产业他们懂吗?

  规划建设他们懂吗?

  断案判案他们懂吗?

  大明党争不休的根源,一个是利益使然,一个是思想守旧,这就像是两座大山,不是轻易就能铲除掉的。

  所以崇祯皇帝要逐步的撬动根脉,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革新大明的意识形态,彻底改造大明教育。

  “启禀陛下,京师大学堂所开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