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5章 形势大好(2)_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000余众,重伤9000余众,轻伤者并未单独登记造册。

  何可纲所统大军,战死重伤者,达11000余众。

  满桂所统大军,战死达9000余众……”

  随着崇祯皇帝逐一讲明,奋战在各处的诸军战损情况,王洽、黄立极他们,脸上的激动神情没了。

  他们岂会忽略这些真实战损情况。

  只是从天启元年开始,大明持续在辽东丢城失地,被猖獗的建虏压着打,使得大明太过于被动。

  现在辽西全境收复,辽南局势变得胶着,这使得大明在辽地的格局,开始占据不小的主动优势。

  那些战死和重伤的将士,根本就不值一提。

  “陛下,其实不止是这些。”

  王在晋神情凝重,作揖行礼道:“从辽地形成战事,仅仅是军机处这边,在朝协调的粮饷开支,包括调拨的各项军需,就高达200多万两银子。

  即便辽地局势明朗,建虏选择暂避锋芒,然朝廷还需一笔不小的开支。

  筹措御寒之物,抚恤和犒赏……”

  崇祯皇帝的心情有些差,王在晋所说的这些很现实,枪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并非是什么虚言。

  何况辽地的战争开支,除了军机处在朝所筹的开支,内帑也是支出不少,特别是火器、火药制品等占比,很大。

  内帑前后调拨的银子,少说有130万两。

  错非崇祯皇帝所提供的这些,想取得现有的格局,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建虏八旗没那般好对付。

  此时的东暖阁内,陷入到沉寂之中。

  “时下辽前战局,还没最终明确下来,军机处还需谨慎对待。”

  看着沉默的众人,崇祯皇帝皱眉道:“像抚恤和犒赏等事,可以先提前商榷一番,不过像前线所需御寒之物、各类军需等,必须要全力供应。

  取得这等好局势不容易,不能到最后功亏一篑。

  户部要是拿不出银子,那就由内帑负责调拨,不过要是这样,之后辽前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动,朝中有司都不得干预。

  将辽前所呈奏疏,以军机处之名明发,朕要叫天下都知道,建虏并非战无不胜,大明亦能镇压他们。”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让军机处明发辽前奏报,一个是增强民间的信心,一个是加快平叛债券的售卖,毕竟打仗真的太耗费银子了。

  何况等辽地的战事结束了,还要进行犒赏和抚恤,这些都是需要银子的。

  崇祯皇帝要通过一场场阶段性战争,去逐步砍掉部分良萎不齐的枝蔓,让大明不再背负那般多沉重负担前行。

  至于说内帑进行兜底,就是为后续砍掉枝蔓做准备。

  待到孙承宗稳定住辽西局势,边陲防线能明确下来,卫所复设是不可能了,崇祯皇帝要在辽西推动府县制。

  好不容易才叫辽东将门势力,没有进一步扩张下去,倘若在辽西复设卫所,那岂不是助长辽东将门的增强吗?

  这等愚蠢的事情,崇祯皇帝是不会去做的。

  一方面增强财政活性,一方面剪除非必要财政支出,这就是崇祯皇帝要紧抓的,他要逐步地彻改大明困局。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