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5章 坐镇武昌,广收药材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发面需要用到食碱,需求不小。所以,蒙古牧民于是就去产碱的盐湖边上随便捡,或者冬天再冰面上刮碱霜(纯碱容易结霜),然后由草原上的行商拉去张家口卖给汉人商人。要不是,陆上运输成本高,恐怕口碱5文钱一斤都卖不到。而事实上,行商向蒙古牧民收购口碱时,价格就不到5文钱一斤……

  而纯碱的作用是如此多,不管是玻璃制造,还是造纸,或者制造肥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纯碱。

  虽然马林现在能够从埃及收购到产自开罗附近的碱旱谷的天然纯碱,但埃及人要的价格很贵,起码是大明价格的好几倍。而且,马林一直担心埃及被土耳其人攻占。到时候,供货肯定断绝。所以,马林提前想法子,打算开辟从大明进口纯碱的途径,避免被埃及人卡脖子,或者防止埃及那边因为战争断货……

  ……

  本来,马林还打算大量订购硝石的。但是,商人们却表示——因为硝石是制造火药的主药原料,商品交易需要受到官服的管控。没有官方许可,不能所以大量订购。

  无奈之下,马林只好去找正德和众大臣,寻求订购硝石。对此,大明君臣倒也没啥意见。反正,硝石在大明真不算什么稀罕物。而马林现在也算自己人,卖点硝石给马林真不是问题。

  但马林要的是数量太大了,开口就要100万斤每年,把大明君臣给吓住了。倒不是说大明每年硝石产量没这么多,而是大明本身硝石消耗也很大啊。而且,还不是因为军队消耗大,而是做烟花爆竹消耗太大……

  因此,大明内阁在和兵部商议后,同意每年卖给马林40万斤,也就是200吨,单价25文一斤。虽然和马林的预期有些差距,但是,也够马林用了。而且,未来马林会开发智利硝石,倒也不一定需要从大明购买太多硝石。

  而且,从大明大规模购买硝石,除了价格便宜,也有为智利硝石的开发打掩护的意思在内。当欧洲各国看到北海国从大明大量进口硝石的事情后,就很难注意到智利那边大量出产硝石的问题了……

  ……

  谈好了硝石和口碱两种大宗货物的供应后,马林就安心南下了。

  而此时,孔泰也和前三门外的各地会馆里的各地商人商量好了,表示愿意出大价钱大量收购各地的稀罕货物和药材……

  除了北方的一些特产草药外,其他草药,马林要求各地会馆的商人回乡准备大量货物,集中送到华夏最中央的武昌。

  之所以选择武昌作为收购草药的中心点,除了武昌的确位于华夏中间核心地区外,方便的水运交通条件,也是马林首选此处的重要原因。

  这次收购,马林需要大量收购的黄连,主要就产自蜀中、湖广(明代没有福南、福北之分,到了康熙年间,湖广省才被分为南北两个省的)、黔省和陕南。

  而从蜀中收购的黄连,则完全可以装船,顺江而下,抵达武昌。陕南收购的黄连也是,可以顺汉江而下,运抵武昌。福南也有湘江便利的水运条件,运抵武昌很便利。

  在这个年代,路上运输主要靠马车,运货量小,成本还高。而水运则运货量很大,成本也低,很符合马林的要求。

  此外,重一庆的酉阳青蒿收购后,也很方便通过水路运抵武昌。而福南的安化黑茶,也比较容易通过资江,水运进入洞庭湖,然后入长江,顺水而下抵达武昌……

  所以,马林把草药收货地点放在武昌,实在是很正确的选择。

  只不过,貌似产自滇南的三七,也就是滇南白药的主药,这玩意水运很不方便。而且,在滇南采购三七,貌似需要和当地的土霸王沐家打招呼先。

  马林想了想,决定暂缓三七等滇南特产药材的收购,先雇佣掮客去滇南跟沐家打个招呼,然后和当地有实力的药材商合作,收购三七。然后,通过珠江支流南盘江,水运过珠江,运抵广州。然后,再由孔泰从基隆派出商船来广州收购……

  而马林自己,则准备直接去武昌坐镇,坐等各地药材商人把他需要的药材和药材种子送上门。反正他给的价钱够高,不愁那些逐利的商人不肯卖给他……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