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6章 大鱼大肉的诱惑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扣工匠工资,那还是我大明朝的文官吗?指望一年几十两银子的官员工资,这日子如何能潇洒得起来?

  所以,工匠们就倒霉了。明明说好有20两甚至更多的年薪的,但经过文官几道手,工匠们拿到手的能有10两银子就算官员们有良心了……

  若是弄一批大明的工匠来,那薪水开支可以大减啊!

  而且,根据纽约造船厂的反馈,那批从大明弄来的造船工匠就对现在的生活极为满意……

  能不满意吗?马林给他们开的工资并不高,只有3芬尼每天,属于北海国最低级的工匠工资。

  可是,这也比以前在大明拿到手的多很多了……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日常生活待遇比在明朝好太多了!

  比如,马林规定——造船厂所有工匠都可以在厂里食堂吃饭,老婆孩子也可以蹭饭。

  光是这一点,就可以为工匠全家每年节省大量的开支。因为,在大明朝,食物开支就要占到穷人家庭的大半。

  不但如此,造船厂的伙食吃得也比明朝普通人家吃得好太多了。首先,因为纽约殖民地小麦多,这面可以吃上白面做的食物。一般欧洲工匠吃面包,而大明工匠则是吃馒头和面条。

  虽然很多南方吃大米的工匠不大适应,但因为馒头管够,倒是让他们开心不已。穷人嘛,能吃饱就不错了,还敢挑剔?

  而最让大明工匠们开心和满足的,就是造船厂食堂敞开供应的鱼肉了!

  因为靠近纽芬兰渔场,这里常年可以供应充足的咸鱼,顿顿吃都没问题。至于肉?纽约殖民地经常会出动狩猎队伍,去森林里猎杀野鹿、豪猪和火鸡等野味。而造船厂作为北美最重要的机构之一,经常会被优先供应肉食……

  所以,造船厂的大明工匠们,顿顿有鱼肉不是瞎说的。虽然肉不是每天都有,但鱼却是天天能吃得上的。这样的生活,在大明是不敢想的。

  在古代华夏,穷人是很少能吃上肉的。而能吃上肉的,多半是权贵和地主。所以,在华夏古代,权贵们又被称为“肉食者”。《左传》里就有“肉食者鄙”的说法,诗圣杜甫也曾写下“朱门酒肉臭”的诗句。所以,在古代华夏,吃肉是豪门的特征。至于穷人家,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所以,古代华夏平民都很缺油水。而孩子们,也特别期盼过年。因为,过年时,华夏人即便是穷人家,也会咬牙买几斤肉改善生活的。所以,华夏古代有“小孩盼过年,大人盼种田”的说法。

  可是,在纽约造船厂,这些来自大明的工匠们简直惊呆了——尼玛呀,厂里食堂鱼肉简直不要钱地上。什么三文鱼平时可劲地上桌,鲸肉什么的,造船厂也是大量供应。

  鲸是哺乳动物,肉的味道比较类似陆上动物的肉,工匠们经常吃鲸肉,倒也算是解了肉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