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章 搬迁老煮盐基地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止,一共杀死了32名外来的窥探者,还引起了一些外交纠纷……

  所以,左思右想之后,马林最终作出决定——把特塞尔岛上的老盐城的人员和设备,整体搬迁到布雷顿角岛上去……

  这样一来,那些窥视者,就没有办法打探到马林的机密了。然后,马林让这些煮盐工人们在远在美洲的布雷顿角岛煮好食盐,再装船运回欧洲,谁能搞清其中一切?

  反正,这次对丹麦的战争,马林分到了150艘商船,运力足够。不管多少人还是设备,都能轻松地运往布雷顿角岛。同时,把布雷顿角岛的物产运回欧洲,也是很方便的。

  不过,既然撤掉了特塞尔岛的煮盐基地,那么,也就不需要波鸿城附近的霍夫曼庄园煤矿供应煤球了。这对霍夫曼庄园的上百矿工和摇煤球的农奴工人而言,的确是个打击。

  毕竟,一旦特塞尔岛煮盐中心不需要他们提供煤球了,也会影响到霍夫曼庄园煤矿的生产。那些个以挖煤和摇煤球为生的农奴工们,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的……

  马林想了想后,决定把霍夫曼庄园煤矿的一百多矿工、摇煤球的工人,全部前往布雷顿角岛的北悉尼煤矿,在那儿重新挖煤,并供应新的煮盐中心。

  说起来,此时霍夫曼庄园煤矿里,那些个摇煤球的农奴工干的摇煤球,其实在此时的欧洲,也算是超时代的“先进技术”了……

  是的,你没看错,摇煤球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的确可以算是先进技术。因为,欧洲这个年代,虽然也开始应用煤炭了,但还是停留在煤块使用的阶段。至于煤粉,大多是抛弃,或者,在燃烧煤块时,撒一点助燃。

  究其原因,是煤粉之间,没有空隙容纳空气。而煤炭燃烧,是需要空气的。因此,煤块之间,因为空隙大,更容易燃烧。而煤粉,则不大容易燃烧……

  所以,此时的欧洲,是主要应用煤块,丢掉大部分煤粉,非常浪费……

  但此时的华夏,已经出现了摇煤球的技术,把粉末状的煤粉,添加少量的黄泥和水,然后摇成圆球状,再晒干,就成了煤球……

  煤球堆在一起烧的时候,球和球之间,空隙自然大,空气足够,自然烧得比较好,比煤块都要优秀。因此,摇煤球技术,虽然不起眼,却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明。

  华夏人应用煤炭比较早,而且华夏煤炭分布也比较广,对煤炭的研究自然领先于欧洲。在早期,华夏人先是把煤粉弄成煤饼,仿造煤块的样子。但是,后来,他们发现,把煤粉搓成球形,貌似燃烧效果更好……然后,煤球就出现了,直到21世纪,都还在应用着……

  当然,20世纪30年代,更加高级的蜂窝煤兴起,取代了煤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到了21世纪都很流行的存在。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