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1章 来自大明的农业黑科技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家里手扶拖拉机驱动的播种机,每小时不过才能播种三四亩,一天也才几十亩。

  古代技术能超过拖拉机效率,一天600多亩?简直扯淡!

  实际情况是——耧车每天播种数量是一顷地。而在古代,一顷地是50亩。也就是说,耧车真正的效率是每天最多50亩。这还是汉朝的亩,比后世的亩要小。因此,耧车真正的效率,是每天最多四五十亩地。

  当然,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人工播种的话,如果是人工挖坑,再埋种子,这种方式,每天能播种一两亩地就不错了。而撒播……随便撒倒是快,可人工撒种子,肯定不均匀。有时候,几粒种子凑到一起争夺营养,然后大家都长不好……

  看完孔泰的信中的介绍,马林才释然——这才对嘛!说实话,前世看过那些小说里说耧车每天播种667亩,马林都吓着了。毕竟,667亩可不是个小面积。他记得,上辈子他家那个小村子里的土地,也就六七百亩地(不包括菜地)。耧车这么牛笔,这是要一天播种一个村的农田的节奏?

  而且,马林上辈子家里手扶拖拉机带动的播种机,一天也就播种几十亩地。耧车再牛比,也是牛马拉的,不会强过拖拉机。因为,拖拉机不用休息,牛马却需要。

  因此,这会儿得到的耧车日播种最多四五十亩地,这才是最像样的数据。

  不过,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有了条播,麦田里的麦子长得更有序,不会挤在一起抢夺营养,有助于提高产量。

  当然,这只适用于北方的旱地。南方人种植水稻,都是人工插秧的,不需要条播机。因为,插秧的时候,就人工把秧苗调整成排成行了。而且,不用担心有些种子因为发育不良而没长成。毕竟,在插秧时,肯定选择长势好的秧苗插地里。不好的秧苗,就直接扔了……

  只是,旱地不能这么搞。因为,秧苗是长在水田里的,拔出来和插下去都比较容易。毕竟,田地都被水泡软了。若是干硬的旱地,随便拔麦苗,估计会伤到麦苗根部的。

  因此,北方旱地种麦子,只能条播。有时候,麦种会在一起生长,会出现几株小麦长在一起的情况。

  但是,这不要紧。因为,华夏农民在播种到收获这段时间内,会经常下田拔除杂草。如果遇到几株小麦长在一起,还可以人工调整一下。或者,干脆点,直接把长在一起的几株小麦中长得最差的那一两株当杂草给拔掉。这样,就给长得好的麦子留下了足够生长发育的空间和肥料……

  而这一点,这个年代的欧洲农民显然没意识到,也不懂。因此,欧洲小麦产量一直很低。而德意志北部地区,幸好是主要种植生命如野草般顽强的黑麦,不用担心这些。不然,天知道能收获多少……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