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9章 处心积虑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国内森林的面积,和法国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所以,马林不需要投入太大,就能充分消耗掉当地的橡木资源,打击荷兰的造船潜力……

  而且,马林分明记得,原本历史上荷兰在“海上马车夫”时期,造船用的橡木和松木,也不是国内的,而是主要从挪威南部和瑞典南部的森林采伐下来的木材。

  原本,荷兰其实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航运业的,也没几条商船。最早,荷兰地区主要靠的是佛兰德地区的羊毛纺织业。后来在16世纪中后期,荷兰的航海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其实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英格兰对荷兰毛纺业的打压!因为英国严格限制英国羊毛出口到佛兰德地区,逼得尼德兰地区毛纺业衰落,当地资本不得不转移投资方向。而利润很高的海上贸易,就成了荷兰人的重要选择。

  当然,这缺不了外部条件的支持……

  首先,1500年左右,葡萄牙人选择将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作为印度香料的北海地区的批发中心,大大地刺激了安特卫普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地航运业的发展。毕竟,香料的运输也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不但如此,原本称霸北海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的海上贸易的汉萨同盟,还自己作死,和丹麦人进行了多次争霸战争,将自身拖垮。

  同时,英国也和汉萨同盟翻脸,剥夺了汉萨商人的特权,并与之竞争……

  就这样,在和丹麦的军事冲突和与英格兰的贸易冲突中,曾经的北海霸主汉萨同盟在16世纪渐渐衰落。当然,和汉萨同盟对抗的丹麦也没讨到好处,两家对抗的结果就是同时衰落。而这,恰好便宜了当时刚开始发展海上贸易的荷兰。

  或者说,荷兰人后来控制的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的重要贸易路线,压根就是从衰落的汉萨同盟手里夺来的。

  当然,还有16世纪青鱼资源从波罗的海地区转移到北海地区荷兰附近的缘故。总之,是多种原因,成就了荷兰航海业的崛起,充满了偶然性。

  ……

  也就是说,不是荷兰人一开始就想要称霸海洋的。而是因为荷兰人曾经的对手们纷纷自己作死,最后便宜了荷兰人。

  要是论本身的造船潜力的话,光是橡木资源这一项,荷兰人就不合格!

  别说橡木,就是其他木材资源也很稀缺。而木材稀缺的结果,不仅仅是造船受限,甚至连煮盐也受到限制。

  就像马林刚穿越来时的情况,荷兰地区明明靠海,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柴火,无法发展煮盐业,只能选择从隔海相望的英格兰进口食盐。或者,从德意志地区进口吕讷堡的矿盐。

  因为缺乏柴禾作为燃料,荷兰人甚至有生吃鲱鱼的传统。即使到了21世纪,荷兰人也有将整条鲱鱼去头去骨后,一口“闷”进肚子里的野蛮吃法,比日本人吃生鱼片都要生猛太多。

  而这,也和荷兰当地缺乏木柴燃料有一定的关系。能吃熟的,谁愿意吃生的?还是整条一起吞……

  没办法,低地地区柴火价格较高,而海边渔民又很穷,买不起太多柴火。所以,有时候饿了,直接用被后世吹上天的荷兰剖鱼刀刮去内脏,并去头去骨后,直接整条鱼生吞了吃,非常生猛。

  所以,马林想要限制荷兰的造船业发展,其实难度比法国要小多了。因为,当地森林资源真的不多啊!

  另外,也要注意荷兰人从丹麦控制下的挪威和瑞典南部进口木材来造船。这一点并不难,马林只要及时地打压尼德兰地区出现的任何造船厂就行。此外,也要打压那些本地人船主。特别是,不能让那些尼德兰人的商船打通挪威和瑞典的航线,以免他们得到造船的木材来源……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