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95章 宽轮独轮战车和枪式冲锋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有限,最多驮300磅重的东西。

  而让黑奴自己推车,那就比较省事了。他们自己推装着自己所需吃喝的独轮车,不用劳累骆驼。有多少独轮车,就能带多少黑奴回来。

  之前,因为没有宽轮子的独轮车,想要横穿沙漠自然很难。但是,自从科顿手下的大木匠科利尔发明了这种可以在沙漠上穿行自如的很宽的车轮后,独轮车装东西在沙漠上行走也就不再困难了。只要不装太多东西,是很难陷入沙地里的。比如,能装五六百斤的中式独轮车,只装两百多磅的东西,这样,人推起来也轻松,也不容易陷入沙里。

  除此之外,莫辛根还想出了一个招术——就是把黑奴用链子拴在独轮车上。这样一来,就不担心黑奴半夜跑路了。主要是,在桑海帝国境内,那些黑奴容易趁人不备,半夜悄悄跑路。毕竟,他们多半是附近的倒霉蛋,是战俘或者被桑海帝国贵族强行掳为奴隶的。只要离开了桑海帝国境内,那些黑奴倒也老实起来了。毕竟,不是本地人,不敢嚣张……

  ……

  不过,这次出征,莫辛根倒也没想带多少黑奴,而是自己带了一批奴隶,帮忙推着淡水这种沙漠里的战略物资,好应付可能爆发的沙漠中的战斗。而且,这帮奴隶,也是简单接受过战斗培训的。必要时,也可以从车上4根长矛里抽出一根,躲在车后面,用长矛戳敌人的弯刀骑兵。

  但那一般是紧急情况下才会出现的,而且,莫辛根也不认为他手里800马穆鲁克奴隶骑兵打不过那些北非大胡子商人的骑兵。因为,那些弯刀骑兵,多半是不正规的部族骑兵,看似悍勇,其实素质远不如接受过正规马穆鲁克骑兵培训的那些埃及奴隶。

  更何况,这几个月,莫辛根还对这些接受过马穆鲁克骑兵培训的埃及奴隶,进行了纪律和战术的培训,使得这帮奴隶骑兵的纪律性比正宗的马穆鲁克骑兵还要强。用拿皇的话说,这帮埃及奴隶马穆鲁克骑兵,团战的水平已经不比正宗的切尔克斯人马穆鲁克骑兵差了。他们也许在单独对抗和小规模对抗中不是那些正宗马穆鲁克骑兵的对手,可人数多了,他们依靠着这几个月反复训练的纪律和阵型,也不比正宗的马穆鲁克骑兵差。

  至于那些北非大胡子们带领的阿拉伯部族骑兵……就问你怕不怕会墙式冲锋的埃及马穆鲁克骑兵……

  为了方便墙式冲锋时的直刺,所有埃及奴隶出身的马穆鲁克骑兵,全部改为使用相对比较直的65式骑兵刀,能刺能砍。虽然一开始有点不熟悉,但这些人也是受过多年训练的,精通多种兵器,甚至学过欧洲骑士直剑的用法,所以,上手倒也不难。几个月下来,这800埃及马穆鲁克奴隶骑兵倒也适应了65式骑兵军刀的使用。

  在个人武力和战术方面都全面碾压的情况下,莫辛根不认为这800人会输给那一两千大胡子的北非部族骑兵……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奥地利自从学会了用骑士直剑发动墙式冲锋,就再也没在骑兵对决中输给土耳其过。而18世纪和19世纪的奥地利骑兵,在欧洲只能算二流,不如法国骑兵和普鲁士骑兵。甚至,都不一定打得过沙俄的骑兵……

  但是,他们就是能虐土耳其的传统的弯刀骑兵,从此把“欧洲推土机”的土耳其,活生生打成了土鸡……

  当然了,真正让土耳其衰落的并不是奥地利人,而是凶猛的沙俄。沙俄从彼得大帝开始,连续发动了多场俄土战争,硬生生把土耳其这个“欧洲推土机”给打残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曾经被土耳其多次围困维也纳的奥地利,自从掌握了墙式冲锋后,在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的冲突中,就不再占下风了,而是开始占便宜……

  只不过,奥地利后来一直忙着吞并意大利和跟普鲁士争夺德意志老大的地位,才没精力去搞土耳其。后来终于认清现实,放弃意大利并开始掉头吞并巴尔干半岛了,结果却因为萨那热窝的那场刺杀,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特么战败了……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