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7章 “战时中立”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安放圆柱形炮耳的横向凹槽。但是,炮身的凹槽比较深点,使得炮身能以圆柱形炮耳为中间轴,上下活动。但因为炮耳安在炮身中间靠前的位置,所以,火炮重心在后半段。所有上下角度调整,在炮身尾部就可以完成。

  如此一来,火炮的射角就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上下调整。马林给出的调整范围是最大30度角,最小,自然是零度角了。

  也就是说,火炮尾部完全放下去,就是30度射角。而若是在炮身尾部垫上东西,就可以让炮身水平向前直射。但因为地心引力的原因,一般炮口都会微微上调到5度到10度射角,以满足射击的需要。

  此外,既然是北海国技术,炮身尾部自然是可以安装瞄准的望山的,可以方便射击。

  虽然12磅炮在炮台上使用口径嫌小了点,可是,在这个时代,12磅炮已经算是重炮了。至于拥有更大口径火炮的北海国,则还在保密中,不愿意对外提供更大口径的火炮……

  在哈多弗的指导下,明朝工匠们用石头在威远炮台和对岸的九王庙村的定远炮台(威远炮台是孔泰按马林的意思提议的,定远炮台是明朝官员命名的),先用石头砌成了两个耐打的石头堡垒。然后,各留下10个垛口,可以架炮往外射击。

  安装火炮的石台,就是马林照搬后世的可沿着炮耳调整上下角度的固定炮架。炮击时,火炮后坐力传递到炮耳上,再传给石台。但石台非常牢固沉重,基本不会受到后坐力的影响。因此,炮击结束后,不需要火炮复位,可以连续固定地射击。当然,炮身固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是火炮装填困难。但好在12磅拿破仑炮并不很大,装填倒是不麻烦。而且,因为炮管不长,炮口还在垛口内,倒也方便了炮手们装填弹药。

  其实,左右各10门12磅炮是有点少的,而且威力不足。但好在,这个年头,葡萄牙人还没有17世纪的盖伦船那样的专业战舰。他们现在用的卡拉克帆船和卡拉维尔帆船,其实都不太专业。最重要的是——目前欧洲主流战船的侧舷都比较薄,还没有像后来那般加固。

  毕竟,这个年代炮战刚刚开始流行,大家还没意识到需要加厚侧舷,以免侧舷被打穿。而之前海战主要防备敌人的船上的床弩和抛石机,侧舷自然不需要太厚了。要等到吃过亏,欧洲人才会选择给船体侧舷加固的。

  但显然,葡萄牙人还没吃过什么大亏,还没知道给船体加厚呢。不像北海国,因为马林是穿越者,早就知道未来海战的趋势,早早地给北海国武装商船的侧舷给加厚了。至于北海国的正规战舰,侧舷厚度更高,更难击穿。

  而哈多弗帮明朝修建的炮台,恰好东西各一个,葡萄牙战船想要穿过封锁线北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