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27章 百万毛子农奴的遐想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其过程有多快呢?据劳尔斯基所说,15世纪末,也就是二三十年前,莫斯科大公国封地不到全国耕地一半,自由民的耕地能占到30%左右。但如今的1516年,自由民的土地,已经不足20%了,而且还在剧烈降低比例中……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是一种社会的严重倒退,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实用性来看,对于莫斯科大公国战斗力的提升,却是有好处的。

  将士们接收大公的诏书,获得封地,不是没有代价的。他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每代人都必须为沙皇战斗,称为沙皇的忠实走狗。

  而每一个封臣,在上战场时也不是独自一人去战斗,而是会挑选封地的强壮农奴们一起。为了提高获胜的可能,并获取战功,封臣们也会对治下的农奴们进行有限的军事技能训练,以提高战斗力。

  所以,再后来,俄罗斯农民们失去了自由和财富,但却比先辈们更会打仗了。因为,无耻的大公和封臣们,会要求他们自备武器干粮,随军战斗……

  什么?随身携带的粮食不够吃?傻子,你不会去抢啊?所以,后来沙俄的军队,是打到哪儿,抢到哪儿,和“我大清”的士兵一个德行。像是拿战期间,沙俄的哥萨克骑兵,被人视为恶魔。走到哪里,都会烧杀抢掠,不管是敌国境内,还是盟国境内。

  ……

  当然了,这个将自耕农转变成农奴的逆历史进程,不是没有遭到反抗。哥萨克是怎么来的?其实主要来源就是被剥夺了土地的自耕农。他们不甘心土地被剥夺,奋起反抗。但区区农夫,哪里是军队的对手?所以,他们如果侥幸不被杀死,只能选择逃亡南方的草原,沦为哥萨克。

  因为这个逆历史进程太过猛烈,导致哥萨克出现得突然,壮大也快。到了17世纪,哥萨克群体已经非常庞大,达到几十万人。

  也就是说,哥萨克人的大部分,实际上就是俄国农奴化进程中进行反抗的农民,也是俄国农民中的刺头。

  刺头们都跑了,或者被杀了,那么,剩下的,自然都是老实巴交的“顺民”了……

  ……

  劳尔斯基的介绍,让马林恍然大悟——原来,现在沦为了农奴而却没有反抗的罗斯人农奴,都是不反抗的老实巴交农夫啊……

  嗯,刺头都去当哥萨克了,剩下的,可不就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么?这样的人引进来,也好管理,不大容易出事呢……

  至于他们的下一代,马林会用学校管好他们的。不但要老实听话,而且都要讲德语……

  也就是说,等着莫斯科大公国打残立陶宛后,马林出兵,不但要打垮毛子,而且要掠夺大量的毛子农夫……以及……毛妹……

  至于那些毛子农夫会不会反抗,会不会逃跑?这一点,劳尔斯基的话很中肯——如果他们想要反抗,在掳掠他们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反抗了。到时候,这些反抗的人,就不带回来呗,当场杀了都行。或者,带回来押去挖煤矿,也是可以的,鲁尔区很缺人。

  甚至,在押送回北海国的过程中,还可以故意假装看管松懈,钓鱼执法,看谁逃跑……跑路的,抓住后,都押去挖煤。北海国拥有鲁尔区,可不就缺挖煤工人吗?老实的去种地,不老实的下井挖矿……完美!

  这一刻,马林忽然觉得任督二脉被打通了,神清气爽——

  “啊,我要打十个……不是,我要100万毛子农奴!”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