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53章 小学生也是“高材生”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校的学生都要回家帮忙。也就是说,士官学校的学生,并不是专职的学生,而是必须兼顾劳动。毕竟,这些小学毕业的被淘汰者们,也有十三四岁了。在这个年代,可以担当家中重要的劳动力了。

  只有在农闲时分,马林才会把他们召集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能。等到这些孩子成年后,就可以成长为高素质的基层士官。一旦军队基层小军官都是有文化的高素质士官,那么,马林的北海国军队,就能蜕变成普鲁士军队那样的强大军队。

  在马林看来,军队的战斗力,和基层军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德意志军队强过法国军队,就是因为德国的普鲁士式教育的给力。普鲁士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全民义务教育的国家,但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却是为了提高军队将士的素质。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法国。法国的高级军官们,固然受过高等教育,风度翩翩。但法国基层的军官,却都是野蛮粗鲁之辈,素质远差于普鲁士基层军官。结果,这导致法军战斗力赶不上德军。普法战争,法国一败涂地。二战也被灭国,只有一战,在英国搅屎棍的帮助下,才顶住了德军的进攻。

  这种半工半读的士官学校,同样学制3年。3年结束后,这些孩子差不多有16岁了。但16岁还是难以直接拉上战场的,所有马林决定暂时把他们编入民兵部队,只在每年冬季集合训练。等他们满18周岁了,再根据需要编入军队。

  ……

  马林是这样打算的,他打算把其中的一半都编入士官学校,然后派遣优秀基层军官给他们担任教官。同时,派出有文化的传教士教他们识字,同时兼带洗脑。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就为了这4000小学生,北海国内差点打起来……

  ……

  怎么会打起来呢?原来,北海国内的那些大工匠们,为了获得优秀的学徒,就顶住了这些被淘汰下来的小学毕业生……

  都被淘汰下来了,为什么还说是“优秀”的?这就要从这个时代的背景说起……

  在这个年代,识字的平民是非常少的。一般而言,有文化的主要是贵族和教士。当然,除了这两个群体,还有一些平民也是识字的,他们就是工匠和商人……

  只不过,这些工匠和商人识字数量很有限,仅限于日常生活需要。另外,他们还会一点小学程度的数学。

  那么,这些工匠和商人是如何识字的呢?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欧洲古代的一个习俗学徒制……

  在这个年代,平民一般是没有进学校上学的机会的。除了少部分平民富商花了大价钱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外,大部分平民识字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学徒……

  古代学徒和现代学徒是完全不一样的,现代刚工作的年轻人,进入工厂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