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5章 英雄母亲和妇产医院_欧皇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理。

  勾践“卧薪尝胆”,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增长了多少人口马林不知道,没有精确记载。但是,新华国从49年底到8o年人口增长了多少,马林却是一清二楚的。

  后世华夏计划生育上说得明明白白,建国时华夏只有5亿多人,而到了8o年,也就3o年时间,已经达到了1o亿,几乎增长了一倍……

  而从49年到8o年这3o年内,华夏国内还是很穷困的,小孩夭折率很高。单是上辈子马林的奶奶,生了七个孩子,但因为医疗条件太差,结果才活下来三个。在那种医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落后的情况下,人口尚且增长了近一倍,更何况是刻意的鼓励生育?

  ……

  事实上,北海国目前的物质生活条件,比改开前的华夏要好很多。别看这是16世纪初,但因为使用了足够的三大肥料(氮肥、磷肥和钾肥),北海国的亩产高达5oo磅以上。而华夏呢?建国后虽然也有化肥工业,可规模小,产量低。产出的化肥,根本不够用。大部分农村,还在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亩产两三百斤。直到改开后,才引进了一大批大型的化肥生产设备,逐步解决了化肥供应不足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改开前,华夏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产量,是比不上北海国的。而且,因为农村人口太多,每家只能分到几亩地,导致华夏农村在改开前的生活水准,都不如15o8年的北海国。那个时候,人们多半饿得面黄肌瘦,能长成胖子的,不是领导就是伙夫……

  北海国还有大片土地没开垦呢,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了。加上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能供应大量的咸鱼,使得北海国食物更是不缺。因此,多养几个小孩,简直轻飘飘的没压力。

  唯一赶不上改开前的华夏的,大概就是医疗了。毕竟,那时候,青霉素等神药已经普及了。但对于那时候的乡下而言,药物供应未必充足。上辈子马林有一个叔叔和一个姑姑,就是因为乡里的医院药物不齐全,所以才病死的。

  如此算下来,马林的北海国和改开前的华夏农村(城里不算,改开前,城里和农村是两个世界,主要是在医疗条件上。因为,药物是优先供应城市的。)相比,居然还有优势……

  ……

  下定了决心后,马林就和杰弗里一同起草了鼓励生育的文件。而且,学习苏联的办法,马林还提出了“英雄母亲”的概念凡是生四个孩子以上(不包括4个)的女性,都可以获得“英雄母亲”的称号。

  “英雄母亲”可不是一个没用的荣誉称号,被授予称号的女性,不但可以获得一枚铜质奖章(马林小气,不肯用金银),生活上还会有优待。比如,在农奴制的庄园中,“英雄母亲”在育儿期间,可以不下地干活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