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战略层面_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最希望的,就是中**队能在缅甸战场上把日军能拼掉一点是一点,这样就有能消耗掉日军进攻的动能,减缓美军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缓上一口气。

  至于中国人是死是活,或者说死得值不值得,那就不在史迪威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而就在史迪威和杜聿明对200师到底是撤还是不撤的问题吵翻天的时候,200师已经错过了撤出同古的最佳时期。

  想到这里,张弛不由叹了口气:这种混乱的指挥机构,以及中美英三方的同床异梦,可以说是造成远征军败退野人山的最根本的原因。

  张弛不确定自己能否改变这最后的结局,因为他发现……他来到这时空所做的两件事,一是夺回机场,二是打退56师团先头部队抢到一批装备,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赢得了胜利,但却没能改变什么。

  此时200师的生死,还是决定于史迪威与杜聿明的争论。

  若是史迪威赢了,那200师难逃全军覆没的结局。

  如果杜聿明赢了,200师才有活路。

  当然,历史上是杜聿明赢了,他直接绕过史迪威给蒋介石发电报,蒋介石亲自下令将200师撤出同古。

  张弛改变什么了吗?

  没有!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也许就是多了一个机场多了些装备。

  张弛感觉自己对于这个时空来说,就像是一个投入河水中的小石子,虽然它能在河面上激起了一道道波纹,但河水却并没有因此而转向。

  这时张弛不由想起了“蝴蝶效应”,这理论说的是一支蝴蝶偶尔扇动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一场风暴。

  这个理论也许是对的,但重点就在于“有可能”。

  万世皆有可能,但有些事“可能”的慨率却是太少太少几乎趋近于“不可能”了。

  就比如蝴蝶扇动的翅膀,那应该是几亿支蝴蝶,扇动几十亿、几百亿甚至更多次的翅膀,只有其中一支蝴蝶扇动的一次翅膀很幸运的产生连锁反应引起了一场风暴。

  很明显,张弛没有那么幸运,他在这时空所做的一切都没能引起连锁反应,历史依旧朝着它既定的方向发展,甚至张弛还在怀疑历史还有“自我修正”的功能――它就像是一条小河,你往河里推进一块巨石想要挡住它的去路,但它却绕过巨石继续往它原来的方向走,什么也没改变,要说有改变的话,那就是河中央多了一块石头。

  然而,如果改变不了历史的话,张弛就只有跟着200师走进野人山。而野人山那种原始森林,对张弛这个现代人来说几乎就是死路一条。

  要怎么才能引起连锁反应改变历史呢?

  想了想,张弛就觉得自己影响的层面太低……他影响的不过是师以下工兵团的命运,换句话说只不过是多救几个人或是打赢一场仗,始终都是停留在战术层面上。

  对,要想改变历史,就应该影响到高层,在战略层面上有所不同。

  但是……做为一个工兵团的排长,他又怎么才能影响到高层改变整个战役的战略方针呢?

  想着想着,张弛始终也没能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不一会儿他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