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2】又到自己高调的时候了_交换人生俱乐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联合执法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针对性强的清查行动初战告捷。

  第一轮被清查出来的冻肉共计一百一十公斤,还好没发现太严重的状况,进一步的信息需要等检验结果全部出炉才能判断,有些数据不能马上出结果。

  让现场的吃瓜群众们震惊的是,联合执法队从六家店面、四个流动摊点共查获三十多公斤有问题的泡椒凤爪,虽然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想想只在这个市场,有问题的凤爪就有这么一大堆,还是让人有些心惊。

  泡椒凤爪很多人喜欢吃,却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不法之徒为了达到色香味俱全的目的,除了用辣椒调味、色素掩盖,甚至还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看上去相当诱人,实在是丧心病狂。

  出于战略储备和稳定价格的需要,各国都会将大量肉类冷冻储存。我国的《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规定,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

  对牛羊肉等冻品的保质期,国内规定一般是8个月到12个月,超期后不得解冻。但其他国家保存时间要更长,普遍达两年。

  陈年战略储备肉在世界各国都是屡次出现,从事这种勾当的犯罪团伙并不鲜见。据说2010年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局在别尔哥罗德州破获一起肉制品走私案,查获的竟然是在冷战期间储备的冻龄超过三十年的战备肉!

  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只有在国外部分冷库盘点时才会流出,超出保质期1~2年的冻肉才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储存条件不达标造成肉质损坏的量也不少,另外还有因为进出口肉类的贸易周期较长、交易量庞大,出现积压过期的,都会有不法之徒找上门,以40%~50%甚至更低价格收购。

  对于执法部门、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专家们来说,能对肉质的感官、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是否过期,但很难直接判断出陈年冻肉的实际存放年龄。

  国内现有的肉制品检测标准,集中在色泽、黏度、气味等感官指标,冻禽解冻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理工检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

  训练有素的检测人员,也会根据一些表面特征进行判断。陈年冻肉在长期储藏中会出现发黄、发褐甚至氧化发黑,肉质细胞中的营养早已流失,纤维质也会发生变化。存放时间过长的冻肉,为保持外表的油亮也会被注水,用手摸时表面有黏稠感。

  其实危害最大的是走私过程中的储藏环境难以保证,车内一旦到达0℃以上的解冻条件,冻肉化开后会迅速滋生细菌导致腐败。之后再次冷冻时,肉中将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病菌。

  根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