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丝路困境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阳光洒入窗户,照亮了房间。

  周忱打了个哈欠,看了看身旁的妻子,睡得香甜。

  没有惊扰她的好梦。

  周忱起身穿好衣裳,轻声走到窗边的桌案前,坐了下来,打开一份账册。

  账册里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的是每日进入、走出乌鲁-木齐城的商人数量,包括他们携带的货物类型、数量,缴纳的税额等。

  重启丝绸之路,并不是说一句话的事,它需要实现东西方联动,形成贸易上的互动,商品的流转,钱财的流入与流出。

  丝路的核心,不在路,而在商人。

  自大明控制西疆省以来,西疆如何实现自给,重现汉唐时的繁荣,就成为了布政使司最重要的使命。

  这两年里,茹瑺主抓农业与教育,通过聚拢百姓,分田置业,宗教引导,文教归化,打造了六大粮食区。

  看长势,若无极端天气,今年定会丰收。农业的问题正在解决,可商业的问题依旧棘手。

  周忱翻看着册子,揉了揉眉心。

  丝绸之路再开已有两年,虽然吸引了不少商人,徽商、晋商也参与进来,但西方的商人数量依旧不多,导致许多货物汇聚西疆省而无法流出。

  国子监商学院已经明确了一点,商业的成功在于将货物卖出去,取得合理的利润。现在,货物有了,商人也不少,但卖出去的不多,利润也十分有限。

  周忱很清楚,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须在一年内解决这个问题,否则那些寻利而来的徽商、晋商等各地商贾都会离开这里,人走了,再想恢复人气,就太难了。

  为了吸引商人,周忱与林文亨、黄本固、吴谦、林现等人设计了富有吸引力的商税方略。

  经朝廷批准,进入西疆省的商贾每年纳税一百两钱钞,可退税百分之十,每年纳税五百两钱钞,可退税百分之二十。

  纳税越多,退税越多,最高可享受百分之三十五的退税。

  而为了照顾小商贾,对于每年营收额低于五十两的,按三十税一征税;年营收额介于五十至一百两之间,按二十税一征税;年营收额介于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按十八税一征税,超出五百两营收,则按浮动税率征税。

  为了强化对商人的吸引力度,西疆布政使司甚至找朝廷要了特殊待遇,不仅让西疆成为了大明的商税洼地,还允许商人拿着西疆课税司的税务文书回京师、北平、杭州、扬州等各地,兑换平价盐引。

  一系列的举措,让商人闻风而动,徽商、晋商、杭商、京商纷纷派遣了掌柜、伙计进入西疆,带来了人气,加上卫所的设置,军士家眷随之进入西疆,周围人口的聚集,支撑起了初期的商业发展。

  但商业起步阶段带来的利润极是有限,大量商品的进入与少量销售,带来了供需矛盾,商铺都在咬牙降价,希望能坚持下去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