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一十五章 内阁大臣都虚伪(一更)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师。

  朱允炆一如既往,待在武英殿批复奏章,秋已过半,北方各地卫所都需要大量的绢布、棉花、煤炭等物资,南方卫所稍好一些,但也需要筹备过冬物资,鬼知道寒潮会不会卷到两广地区。

  大明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夏元吉不愧为“大明管家”,对于钱粮与物资调配,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他虽然没学过优化理论,但显然有着极为出色的优化手段与能力。

  最可贵的是,朱允炆在国内摊开了那么多摊子,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每一个都耗费巨大,即便如此,户部都支撑住了,即没有提议增加税赋,也没有推诿拖延。

  该给的钱粮,从不短缺。

  朱允炆看着手中的奏折,这是一位御史写的,内容很简单,那就是黄子澄去了青州,内阁多出来一个坑,要不要找个人填坑,如果要找,夏元吉咋样,并写上了一句:“钱粮万千头绪犹清,况忽政务千百之事。国事之才,宜重用之。”

  不过话说回来,户部尚书可以说是最难的部门了,劳心劳力,还容易得罪人。每个人都伸手要钱,不给挨骂估计已经是常态……

  夏元吉能稳妥地处理户部事宜,为人也不错,还能处理好与朝臣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人进入内阁,在资格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朱允炆还是驳回了,理由只有一个:

  夏元吉之才,放在户部是最合适的。

  他这个人善于办实事,不善于办虚伪的事,可作为内阁大臣,哪个不虚伪?

  上至李善长,中间杨廷和,下面的徐阶、张居正,别看有些是出了名的名臣,但一个个都有着一张虚伪的面孔。比如姓杨的,自己有爹,不让皇上认自己爹当爹。比如姓张的,不允许人家贪污享受,自己享受的比人家还多……

  解缙不虚伪吗?

  虚伪,他自己家人死了不治丧,跑来京师给朱元璋奔丧,不虚伪也干不出这样的事来。郁新也虚伪,教材之争一大半都是他拱火的,结果跟旁观者似的,点了火就在一旁看热闹。

  虚伪是内阁大臣的必备因素,夏元吉这么正派的家伙,还是算了,脸不够厚,心不够黑,就老老实实待在户部干活吧。

  但内阁只是两个人,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想到吏部尚书蹇义、兵部尚书铁铉,户部尚书夏元吉都是新提拔上来的,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再提拔了,思来想去,只能在礼部尚书陈迪、工部尚书郑赐、刑部尚书暴昭等人中来选。

  虽然翰林院中还有不少人才,比如金幼孜,杨溥,但他们还需要历练,一个刚入朝廷的毛头小子,还没办法在内阁站稳脚跟。

  “给内阁传个口谕,让他们推荐内阁人选。”

  朱允炆并没有直接作决定,而是交给了解缙与郁新,无论如何,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自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