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五十七章 人才培养之路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阮安只有二十出头,长得并不俊秀,而是相貌普通,略矮一些,身子骨倒是精干。

  「起身吧。」

  朱允炆对行礼的阮安说。

  阮安起身,站得很直,目光稳定且坚毅。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对阮安说:「万海平等人向朕举荐你,说你有才能、智慧。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说说蒸汽机如何驱动大宝船。」

  阮安看了看万海平等人,万海平报以微笑,示意不要紧张。

  大宝船不同于大福船,大福船载重有限,体量有限,而大宝船则是庞然大物,载重量与体量远远超出大福船,以目前有限的蒸汽机动力,驱动一个没多少货物的大福船都没多少速度,想要实现大宝船的驱动并实现可观的速度,并不容易。

  阮安面对威严的朱允炆,镇定地回答:「用蒸汽机驱动大宝船,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个人认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制造出大型蒸汽机,让一台蒸汽机可以提供更大的动能;第二条路,在大宝船上同时配置三至五台蒸汽机,一起发力,配合行进。」

  朱允炆点了点头,以当下蒸汽机的技术来说,这是最好的两条路了,眼前的阮安确实有才能,也有见地,是可用之人。

  「看得出来,万海平很是信任你,告诉了你不少蒸汽机的事。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辜负了他的信任,好好地干下去吧。你的家人,朕会安排人请至京师。同为大明子民,愿你们为国事尽心。」

  朱允炆严肃地说。

  阮安很是激动,行礼感谢。

  这意味着奴隶的身份被解除了,日后自己也是一个大明子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匠人。安南已经成了过去,无法回去的过去,但自己的亲人还在,他们可以来这里,自己将用双手,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但凡人才,当尽其用,不拘其出身,不考其过去,只要心性纯善,愿为大明效力,无论他是乡野白丁,还是奴隶之身,都应破格使用,加以优待。」

  朱允炆清楚人才对科技的重要性。

  大明科技能走多远,站多高,不是靠一个单纯帝王的引导,而是靠无数的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可现在大明的科技之路刚刚起步,人才力量十分薄弱,薄弱到甚至无法建立起来最粗糙的初级工业体系。

  人才的积累它不是雨后春笋,说冒出来就冒出来了,它需要时间,需要积累。革新教育这才五六年,第一批人才大部分又成为了一批教师,开始培养更多的人才。

  量到一定程度,质变才会到来。

  无论朱允炆想还是不想,愿还是不愿,人才之路都是漫长且必须等待的事,这种事急也急不来。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这是朱允炆交给国子监的主要任务。

  在医学、工程机械学、数学、儒学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农学院也取得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