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_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音也变得洪亮无比,平时不假辞色的冷脸也带上了些许笑意。

  这次加薪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并且会造成较深层次的影响,人心安定是最大的好处。

  位居深宫,京师便是自己的大本营,也是整个大明的大脑和中枢,不管是军心民心还是官心,必须要稳,士气必须要提振。

  算下来,这次不过是每年多支出二十几万两银子就是了,但却基本消除了衙门中诸多陋习,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身都是因为两个字-----银子。

  关键是如何让现在这种好的风气持续下去,而不是大家三分钟的热度,看来有效的监督和个人利益缺一不可。

  只要能花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对于现今财大气粗的崇祯来讲,真不是什么大钱。

  只要两淮盐场的问题得到解决,那就意味着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铜钱滚滚而来。

  要不要给户部也分一些呢?侯恂那张苦瓜脸现今虽然略微改善一些,但还是整天皱巴巴的。每次看到他那张满是阶级仇恨的老脸,自己都恨不得上去用脚踹到他。

  算了,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每天应对各地要钱要粮的本子,也确实难为他了,到时适当允一些给他也罢,总不能眼看着老头愁死吧?

  既然想到两淮的事来,那就抓紧办了吧,这一年多花出去二十几万两,两淮盐提举司说不得一下子搞回好几个二十万呢。

  可别小瞧级别不高的官员,要是在要紧的位置上坐久了,家产不见得比某些高官少,小官巨贪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拿下两淮盐提举司后,两淮盐场就成了囊中之物,单单淮北十几个盐场以及官仓里储存的食盐就是一笔大财。

  可惜的是大盐商们都聚集在扬州府居住,无法捎带着以勾结匪盗,据朝廷之利为己的罪名查抄几家,那可就发大财了。

  要是同样拿出和范永斗等人一样的八家来比的话,盐商们的家产能甩范永斗们好几条街。

  盐商奢华到什么程度呢?

  举个例子。

  某姓盐商在花园中建造了一座厅堂,用来宴请贵客时使用。整个厅堂全部用木头打造,包括里面的所有家具。

  木头建造不是很平常吗?这有什么奢华的?

  是,木头建造是平常,但人家全部用的是金丝楠木!

  在后世楠木被喻为一寸金丝一寸金,而在现下的大明,其价格比之后世毫不稍逊,寸木寸金的确名副其实。

  从云贵大山深处找到楠木,砍伐后顺水漂流下来,再用船拖着来到江南,然后解开木头,彻底晾干后再打制成家具,这中间的花费足以让本就稀少的金丝楠更加昂贵。

  用金丝楠木打造一座厅堂,那得花多少银子?

  这个就不知道具体数目了,但大体上十几万到数十万两是有的。

  能花几十万两造一座厅堂,只为了自己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