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骑兵的状况_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虏大军定已是吃了不小的亏,但其后续如何应对,我部与松锦前线之间却是苦于无法交通联络,如何配合作战只能根据情治自行决断了!”

  在四月下旬抵达翁后之后,在派遣数股骑兵扫荡周边的同时,卢象升根据舆图上的标识,分别向东和南边派出哨探,东边主要哨探原大明兴平堡一带地势,而南路则是要越过广宁继续往南,从背后探查松锦一带清军主力的动向。

  卢象升根据舆图制订的战术很简单,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全军潜至广宁到兴平堡一带设伏,配合正面官军伏击北撤的清军。

  从朱由检和兵部大员以及他们这些重臣们制订的整个战略来分析,不管建奴如何应对,但最终都会在各种因素下不得不北返,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卢象升之所以将伏击地点放在这一段上,主要是因为广宁到兴平堡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并且没有纵横蜿蜒的河道,最适合大规模的骑兵突袭。

  广宁西南边就是大凌河与小凌河,而西平堡东边就是更为宽广的辽河,虽说现在这几条河流都处在枯水期,水流量已经比雨季时小了很多,但流域内形成的沼泽泥洼却是骑兵冲锋的最大障碍。

  卢象升率领的骑兵之所以耗时一个多月才抵达翁后,主要是为了尽可能的隐匿行迹,避免惊动目的地以东的蒙古部落,不然的话他这支左翼奇兵的战略目的就会暴露无遗。

  在领大军出宣大边墙进入草原之后,卢象升遣曹变蛟、罗世芳两员猛将,各自率三千骑,以扇形姿态先行向东进发,从左右两面包抄兜截,将沿途所遇的所有大小蒙古部落全部清剿一遍,并严令二人除却老弱妇孺外不得滥杀,更要勿使一人走脱。

  左翼罗世芳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主帅的将领,在清剿围杀敢于反抗的鞑子之外,其余的老弱妇孺以及牛羊马匹毡房等资产统统命人押运回来,然后交给了负责给大军提供后勤保障的四海商行。

  而右翼的曹变蛟虽也未曾让一人走脱,但最后却是只让手下土默特部的蒙古骑兵赶回来了大群的牲畜,至于其他的人口物资却是根本没见着。

  卢象升虽是心中略微不悦,但他也不是迂腐之辈,知道战场就是如此的残酷冷血,而且曹变蛟并非不听号令的跋扈之辈,只不过因常年在边塞作战,养成了他冷硬的性格和过于嗜杀的性情而已。

  在朱由检的安排下,四海商行宣大分行参与到了这次大军出塞的行动之中。

  商行组织了千余辆各式各样的大小车辆,装载着粮食草料军械等各种各样的军用物资,一路跟随着卢象升的中军缓缓东进,直到全军在翁后盘踞下来后,车队才将沿途所耗后剩余的物资卸载下来,然后赶着上万匹马牛等大型牲畜,在两千名骑兵的护送下回返宣大。

  这些缴获的大型牲畜会在经过挑选后运入内地,或是贩卖或是交于地方官府发放给农户使用,那些未成年的牲畜则是交给土默特部饲养,等过几年长大后再由四海商行收购过来。

  至于缴获数量最多的羊群则留给了大军作为食物,因为确定将翁后作为据点后,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潜行到伏击点,这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除了谷物茶叶食盐外,高蛋白高能量的肉类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询问过东向哨探探查回来的地形地貌之后,伏击点终于确定下来,现在只需等待南路哨探将清军主力动向传回,卢象升便可以决定何时率部前去伏击了。

  清军在松锦一带云集了数十万人,北撤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只要十几万包衣先行预备撤离,这就可以证明清军准备回返盛京了。

  这十几万包衣需要收拾各种物资装备,打扫清理,不能给后续的大军留下妨碍行军的障碍物,这同样也需要不少时日,加上走路耗费的时间,这期间足可以让卢象升部提前赶到伏击点。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