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_王女韶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子监位于城北,现有在读监生大约两千余人。

  太祖开国时建国子监,纳贤良,选优才,那时是国子监的全盛时期,人数最多时曾达到八千多人,但随着立朝日久,科举昌盛,监生渐渐被视为杂途,最优秀的监生进入官场后最多升到四品就进入瓶颈,出身不够硬实,六部九卿这些核心重臣再非监生所能担任,国子监也随之衰落下来。

  但再衰落,作为官方最大规模的教育机构,国子监仍自有其底蕴与端严。

  成贤街两旁古槐夹道,快到集贤门时,沐元瑜等一行人下了马,留了一个护卫在外看马,余下人等步行进入。

  这个时辰监里已经下学,宽阔的甬道上三三两两地走着一些身着蓝衫的国子监生,监生们不认得他们,便有一个身材高大的出来拦路问道:“尊驾何人?不似我学里监生,此非闲逛处,若无事,还请离去。”

  沐元瑜向他点点头:“我有一个堂兄在此念书,姓沐名元茂,我应承替他捎一封家书回去,兄台可知他监舍在何处吗?不知能否烦劳引个路?再有,这位是二殿下——”

  她伸手介绍,监生们表情一怔,忙都躬身行礼,又悄悄向朱谨深偷看。

  朱谨深没说话,抬手示意他们免礼。

  沐元瑜继续道:“他有事要见一见祭酒,也劳诸位指点一下祭酒的所在。”

  “这却不巧了,老大人这两日家中有事,诸事委托与了李司业。”先前说话的监生回道,“殿下若见李司业也可,晚生可以代为引路,若必得寻祭酒老大人,只能去他家中了——”

  “可是沐世子?”

  一声不太确定的问询自监生们身后传来,沐元瑜循声望去,只见是个年约而立的男子,衣着与众监生不同,乃是官员服饰,胸前绣着鸂鶒。沐元瑜心内觉得他有些眼熟,只是一时寻思不起在何处见过。

  她正琢磨着的时候,只见面前的监生们立时战兢起来,自发快速地分立了两边,将中间让出一条道来。

  还有人小声私语:“张监丞来了。”

  听见这个姓氏,沐元瑜脑中豁开一道亮光。她想起来了,这不是为给朱谨治争取选妃而倒霉被贬镝到云南去的那个张桢吗?

  算算时间,三年一任,他也正满了,沐元瑜还记得他是杨阁老的门生,朝中有人好做官,如今朱谨治妻也娶了,这件事的风头早已过去,他应当是活动活动,重新调回来了。

  “是张大人。”她就笑道,“张大人别来无恙?当年你我在云南相见,不想如今重逢在了京里。”

  张桢表情感慨地道:“下官也是才回来不久,承蒙皇恩浩荡,不计前过。”

  大约在云南做官的日子对他这样的天之骄子来说太煎熬,他看上去黑瘦了不少,这也是沐元瑜没有一眼认出来他的缘故。

  “张大人如今在国子监里任职?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