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1章_王女韶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谨深办前一桩国子监李司业的案子时,那是写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摊上了一根线头上被扯出来的梅祭酒,因为当事人已经无法开口,他纵然分析出了从何处入手,也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老老实实地去翻那些尘封的如山旧档。

  有点凑巧的是,梅祭酒的上一份官职正在朱谨深才打过交道的一个衙门里——都察院。

  十一到十七年前的这段期间,梅祭酒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这个职位与国子监祭酒一般是正四品。

  看上去似乎是平级调迁,其实不然。

  国子监祭酒是一方主官,而佥都御史头上还压着副都御使和都御史,不太熟悉国朝官制的人,又可能以为这样的调任是升迁,其实也不然。

  国子监是教育机构,哪怕是官办的最高等级,也仍然是个学校。而都察院是法司三巨头之一,在三法司里,它论办案权重比不上刑部,论最终定案权比不上大理寺,但它却起到一个极重要的监督作用。

  就是说,不论是刑部立案,还是大理寺复核,都察院有疑问,都可以去插一嘴,刑部与大理寺必须予以解释。

  不止于此,都察院本身一样拥有办案权,一般电视剧里演的常会被百姓拦轿告状口呼“青天大老爷”的钦差巡按,实际上就多是由都察院里派出去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

  所以,这样一个实权部门里的四品官职,当然要比一个学校的校长来的值钱——祭酒的前程更多的是在将来,能转内阁大学士这份前程才算远大,不能,那当下的权柄是比较边缘的。

  那么答案出来了,梅祭酒由佥都御史转迁祭酒,实际上是暗降。

  这个状况推翻了朱谨深原有的猜测,他以为梅祭酒四十来岁能任四品已算前程不错,不想梅祭酒能力更强,他的上一份官职居然是更好的。

  但这不是坏事,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为他指出了更明确的查探方向。

  梅祭酒从都察院被挤去了国子监,可能是得罪了主官,可能是任满了而后台关系不到位,可能是犯了点小错。

  ——而也可能是,如同他“被”李司业从祭酒位子上搞到丢官一样,他因为某些原因,把自己降到了国子监这个边缘部门去。

  想升官难,想遭贬,那办法多得是了。

  其中原因,则不妨推算一下小妾亡故的时间,梅小公子的确切年纪朱谨深是已经知道了,他今年和沐元瑜同岁,也是十六,而他生母亡于他四岁时,也就是说,妾亡于十二年前。

  梅祭酒降迁入国子监的准确年份在十一年前。

  时间隔得如今之近,几乎就是前后脚的事。

  结合朱谨深先前推测的梅祭酒为余孽做事应该发生在他纳妾与杀妾之间,这个情况的出现是让方向变得更明确了。

  想象一下,梅祭酒杀妾之后,以为解除了隐患,结果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