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九章 突发疟疾_妙手狂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主任,病人体表温度突然下降。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十分寒冷的表现。”

  一个医生在测量小朋友体温的时候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大跳。不过很快,就镇定啊下来,向着何主任汇报着情况。

  等到那个医生那里说完之后,其他几个病房的医生也都过来报告情况,所有孩子的情况基本一致。此时都十分的寒冷,脸色苍白,牙齿打颤。

  “准备热水袋,准备病床被子,注意随时汇报情况。”何主任皱着眉头。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是有些让人奇怪,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稳定下来病人的情况。冷了盖被子热了擦酒精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先稳定好病人,抓紧时间研究病情。

  病房里面忙的是人仰马翻的,病房外面病人家属也都担惊受怕。由于人手的问题,所以病床边上陪同的都是母亲,要么就是阿姨或者奶奶。所有人都在忙碌之中,倒是霍天磊站在一旁观察着一个小朋友的情况。

  既然所有人都是这个情况,那就没有必要去一个一个的检查,只要抓紧研究一个就好了。所以霍天磊一直待在角落里看着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小女孩儿的情况。

  先是发冷,大概十分钟紧接着就开始发热,体温差不多四十度左右,不停地呻吟着。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

  想着想着霍天磊想到了一种可能,那就是疟疾。传染病在古代医籍中记载最详者首推疟疾。早在《素问》就有《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

  在《内经》亦称为疟气。疟邪具有的特点就是: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如《素问•疟论》说:疟气“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医门法律,疟疾论》说:“外邪得以人而疟之,每伏藏于半表半里,人而与阴争则寒,出而与阳争则热。”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盛虚更替。与卫气相集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

  辨寒热之偏盛《景岳全书•疟疾》说:“治疟当辨寒热,寒胜者即为阴证,热胜者即为阳证。”对于一般疟疾,典型发作者属于正疟;和正疟相比较,阳热偏盛,寒少热多者,则为温疟;阳虚寒盛,寒多热少者,则为寒疟。在瘴疟之中,热甚寒微,甚至壮热不寒者,则为热瘴;寒甚热微,甚至但寒不热者,则为冷瘴。

  眼下的情况不正是相符合么,想到这里霍天磊就皱着眉头。不过眼下最重要的告诉他们这到底是个什么毛病。霍天磊一路询问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