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四章:人民出版社_重生之国际倒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藏宝洞的传说。

  传说一支古代的官兵,携带着无数进贡给中原王朝的金银财宝,走到拖布加大峡谷,遭遇大雪封山,陷入绝境,在离地350米的一处峭壁上发现一个山洞,可山体都被大雪覆盖,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块,没有借力的地方,根本爬不上去。

  为了活命,这些官兵将随行的牛羊骆驼全部宰杀,分解,用鲜血将肉块在冰面上冻住,筑成了一道血墙肉梯,官兵们借着肉梯登上了山洞,将财宝也藏在里面,洞口封死,希望雪停了再出去。

  结果大风雪下了整整七七四十九天,所有的官兵和财宝就全部埋藏在里面。

  范阳看了就连连摇头:“这个不靠谱。”

  却越看越感兴趣,拿起另外一张:乌什塔拉天山贡玉。

  简介:公元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叶尔羌玉民在天山采得三块大玉,大的一万斤,次的八千斤,小的三千斤,质地无瑕无缝,自古所采玉料无出其右。

  乾隆爷下令,即刻押运上京,此乃国运昌隆,上天厚赐,务求完整。

  可这三块大玉,想要运到京城谈何容易,一千多人的运玉队伍,将大玉用绳索放下山涧,冰上滑行,圆木架轨,车载辇运,运了整整八年,还没走出天山。

  八年后,公元1797年,乾隆驾崩,嘉庆帝登基,嘉庆二年,三块玉石才运到乌什塔拉,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此时新缰动荡不安,浩罕汗国萨木萨克的长子,和卓王子,正在南疆作乱,由于清廷腐败,国库空虚,无力平叛,当地动荡不安,嘉庆帝下谕旨,令运玉队伍就地掩埋,绘制藏宝图藏于宫中。

  到了1845年,林则徐取道天山,前往南疆履勘恳务的时候,携带藏宝图将玉发掘了出来,感叹,今视之如小山然,盖未琢之璞也,其旁露出一角,碧色晶莹,可玩而不可凿,乃神物也。

  林则徐爱惜民力,知道这是劳民伤财的事情,按下不报,又将三块大玉就地掩埋,藏宝图还封宫中。

  清朝灭亡之后,火烧圆明园,宫中宝物被劫掠一空,藏宝图流落到一名英国探险家手里,也引来了无数人前来寻宝,可至今没有找到。

  而第三张:乾隆爷万寿和田玉案。

  这个也是讲的玉,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爷正值七十大寿,喀什噶尔办事大臣,高仆,强迫三千维吾儿玉民,上山采玉,牟取暴利上百万两,其后事发,乾隆爷怒不可遏,彻查此事,诛三族,斩首一百三十人,6000多件玉器下落不明。

  “没有沙漠的吗?”范阳问。

  “沙漠,那就更多了,你站一下。”

  老板回头,在库房又抱了10多卷出来。

  涉及沙漠寻宝的,那就太多了,楼兰,西夜,也发现了太阳墓,小河墓葬群,甚至还找到一张九层妖塔,内容也光怪离奇。

  更相当于一种遗址指南了。

  “来一张么,保证你不后悔了,我看你也是有钱人,但就是个玩,还是很有乐趣的,要不然光秃秃的沙漠,也没什么好玩的,探险嘛,说穿了就是这个道理,我这还是雕版印刷,全手工的,羊皮纸,水都泡不烂,价格还公道,200不贵了。”

  “是吗?”范阳把筒底翻开:“那这个新缰人民出版社什么意思?”

  店主一看,顿时后悔了。

  拿出来新的这几筒,出版社的标签忘记撕了,一阵尴尬。

  看都看了,范阳还是决定买一张,拿回去逗逗员工不是挺不错的。

  问道:“阿拉山口相关的有没有?”

  “阿拉山口?到了那个地方,你还探什么险?那个地方就是天险,一年365天,平均165天8级大风,火车脱轨都十几回了,不用探,就是险。”

  “不会,我正好到阿拉山口有事,到底有吗?”

  书客居阅读网址: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