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九章 崔家又议事_大唐:从神级吐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思考的,想来这事陈楚会有计较吧。”

  崔诗怀疑的说道,修路恐怕不可能,这哈尔和林到中原,距离可是长安到洛阳的三四倍,修这样一条路,先不说大唐现在的国力能不能支撑的住,也没必要啊。

  为什么不先修长洛之间的道路呢。

  崔家可是给陈楚提供过五十万贯的“修路费用”的,但现在长洛之间的大道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成,他们着急也是正常的。

  且不说崔家正在商议的事情,王永文一家已经踏上了前往太原的道路。

  同行迁往哈尔和林的各类移民,总计数量超过三万,而且各地还在不断增加,统一在太原府汇合,随后由军队分批护送前往哈尔和林。

  从长安出发的这一批移民规模庞大无比,不亚于一场巨大的行军。

  各类车马牛羊家畜数不胜数,仅王家就有好几辆大车,老人则坐在马车里。

  王家也成功拉上了三户人家,其中两户亲戚,一户以往小地方的前邻,四户人家总共接近四十人,携带的家当各类物资不少,一路上又是紧张又是激动。

  特别是由于天气转冷,也不知道是冷的还是激动的,许多人身体都颤抖个不停,一路上不停的找人说话,充满期待和对前路未知的忐忑。

  这四户里除了王家兄弟两个,各家还有一个读书的士子,五个人感情也在交流中快速变好,一路途中,跑前跑后的探听各种消息,力图几家人不吃亏。

  这是离开长安的第三天,由于大家都早有准备,而且朝廷方面也给无力搬迁的人家提供了骡马等,因此赶路速度不算太慢。

  但渡黄河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几万人又带着那么多东西,关内和河东道两地官员们使了吃奶得劲儿,几乎把民间的渔船渡船都征调光了,才让四家在今天晌午时渡过河,此时他们正在和其他人家一样,在河对岸埋锅做饭。

  这时候王家兄弟喜气洋洋的奔回来,一看就有好事。

  “好消息,好消息啊!朝廷给我们这样的清白人家提供了不少的绵,以用作御寒,快看,这起码得有三四匹了吧?”

  一辆小车推着堆积如山的杂色绵布过来,顿时几户人家几十口子都欢呼起来,振奋无比。

  此绵非彼棉,保暖效果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也是这个时代最能保暖的布帛之一了,本来大家还担心北上天气严寒以后大家的取暖问题,现在顿时为之一松。

  一匹布宽大约一米四,长度可有足足十几米,为四丈长,三四匹,等于长度差不多接近五十米。

  即便是四十个人大人小孩平均一下,每个人也平均有一米长宽以上的绵布来做衣裳和保暖物,或者多做一些被子、膝搭等,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不止于此,河东道那边盛产黑石,据说也已在运送大量的黑石到太原府,等我们抵达以后,就会挨家挨户的进行分配,这玩意的燃烧和保暖效果多好就不说了,咱们提着炉火,行走在寒冬腊月,也不怕冻着啦。”

  二王振奋万分。

  虽然朝廷突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下定了决心建立新城,而且征兆移民的速度极快,没能提前做什么准备。

  但国家机器全力运转,这些天也是各种补偿和物资提供接连不断,几乎时不时就能有物资发配到队伍里,不断安定着大家的内心。

  就比如现在王家的骡车上,现在就放着足足四五十盒的牛奶,这个东西非常有营养据说,往常只有长身体的小孩能喝,大人基本是喝不到的。

  “前面就是蒲州城了,咱们快点吃饭,然后进城去闲逛一番,看有没有什么能买的东西。”

  老王说,既然都已经决定要前往那新城,那里恐怕缺的东西太多,因此沿途能花钱的地方,大家都不像以前那么节省克制,小孩要玩具的,大人要头面之类的,都照办。

  王家众人更是喜气洋洋起来。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