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7章 邯郸学步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或者良家子来说真不多。

  以话本来供人消遣之用,已经足够了,尤其对底层识字,却很难改变命运的良家子来说,自己的出的半月刊与杂志,就是专门给他们准备的精神粮食。

  凭借毕业证书,他们将会享受到八折的优惠。

  如果这些离开学校的学子,离开后真只把学校当做是学校,离开了那就忘记了,甚至连有着学校信息的这些半月刊与杂志都不买,那李泰也不强求。

  但这些过来凭借毕业证书,过来购买半月刊与月刊的农业学府学子,自然就会天然的成为李泰在基层的核心骨干。

  现在李泰所需要的得只是把他们培养得越来越多,并且培养他们有月刊,半月刊,杂志之类的书籍就好。

  自己需要底层百姓识字,那就必须要从这些人开始。

  说实话,干这件事,尤其是培养读者市场,李泰明白前期肯定会投入相当大,前几年一无所获也是正常的。

  但随着农业学府的学生慢慢增多,整个市场肯定是越来越庞大的。

  尤其农民真正从这些月刊,半月刊上发觉能让他们增产或者增加财富的办法,引起主观能动性,哪怕看不懂字,也会主动的吧这些月刊半月刊购买一份。

  等到自己的娃放学后,让他们把这些上面的字给翻译出来,到时书局也算站稳脚跟了。

  真到那时候,书局甚至能根据这些半月刊与月刊作为简单的蒙学课本,教授普通百姓识字,传播农学思想。

  最重要得是,百姓因为试错的成本太低,所以不敢试错,显得目光短浅。

  但当他们真从月刊半月刊的知识中攫取到收获时,他们也会成为最大自己的簇拥。

  所以对书局,李泰虽然寄托得未来倒是挺大的,但李泰更清楚的是,如果粮食需要自己补贴个两三年,到了第四年开始肯定能获得收益,那这书局的布局,自己想要真正的收割,那就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后了。

  在那之前,自己顶多就是把书局当做是与农业学府的毕业生间的联系据点使用。

  比如帮助一些有品德但是家里实在有困难的学生,比如因为被征召为了府兵出征,所以没有办法照顾自己家里的学生,比如受到了当地豪门欺负,却无处伸冤的学生。

  总而言之,农业学府会成为他们的最强后盾,李泰也能合情合理的培植自身拥簇。

  对李泰来说,名望永远是但是自己最薄弱的点,尤其是李承乾身为太子,天生继承了李世民的名望,以及儒家支持,而在这点上,可以说儒家在名望上就是最强的。

  自己不求在这点上超过李承乾,但至少要有与之抗衡的资格。

  所以,自己必须要刷名望,只不过自己需要的名望跟李承乾的有所不同而已。

  “就先这么着吧!”李泰看着这幕,书局这一步棋子,先落下来看看再说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