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历史性的突破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来,而且都如约的支付了钱粮。

  所以李泰以越王府身份发布了相应告示,百姓们多少也是相信的。

  只不过,并没有李泰所想的一发出,便有许多工匠奔赴而来考试,更多的还是观望。

  因为上面规定了考核的时间是要一直到郑白渠修建结束为止。

  这让其他区域一些拖家带口的手艺人有几分犹豫,毕竟只要是手里有手艺的工匠,不说多么富有,但至少是饿不死的。

  这种人在百姓中,已经算得上是中产了,他们绝大多数也都已娶妻生子了。

  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渭河漕运已经被马周打通,但在安土重迁的思想下,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去这么远的地方去证明自己的。

  毕竟有一手的手艺,在本地不缺吃穿,何必要千里迢迢的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认证呢。

  所以很多有手艺的匠人哪怕知道了这个告示,但多少还是犹豫的。

  但那些年轻一辈见到李泰这般操作,多少有几分心动,倒也没有想那么多,只不过朝廷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些渭水周边有心气的年轻人想要去证明一下自己,仅此而已。

  靠着渭水合流,以及高陵在渭水的重要位置,从而让李泰的命令轻松的发布开来。

  相对其他需要陆路去传播消息,漕运计划使得渭水仿佛成为了高铁,强化了与所有渭水周边城市的联系。

  同时更进一步的发挥出了虹吸效应,开始向渭水上下游吸收人才。

  当然,在这个时代,想要外出是需要路引,不是百姓说走就走的。

  但无可否认,渭河漕运,以及发布的这个工匠考核,下降了周遭百姓的外出成本,给了百姓外出的理由,让李泰去吸收周围城市的人才有了初步的进展。

  毕竟这个命令只在郑白渠周围响应,那自然吸收不了多少工匠人才。

  而通过渭水却吸纳了陇西与京畿两地工匠,哪怕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成熟,但作为手艺人,在这时代已经算得上高素质人才了,跟那些只能干苦力的劳动力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这件事情的影响,到底要慢慢沉淀下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就好像是渭水漕运计划一样,对朝廷来说,那是增加税收的一种手段,但对李泰来说,却是让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整个渭水,甚至开始逐渐形成虹吸效应的必须渠道。

  不过对马周来说,虽然发布了告示,但这些人也不是NPC,不是说想要刷新,那就能马上刷新到自己面前的。

  现在该干的活,还是只能让东突厥的劳力顶上。

  而就在李泰与马周处理这些琐事的事情,很快杜楚客便来报,左武候中郎将苏烈已经率领大军来到高陵,需要李泰派人协助扎营。

  李泰迎接上去,却见到一个虎背熊腰的中年将士,正昂首立于门前。

  这将领见到一群大人拥簇着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