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8章 张玄素的见闻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8章张玄素的见闻

  “见过张御史!”马周见到张御史的到来,自然第一时间迎接了出去。

  “见过马水使。”张玄素倒也没任何倨傲,同样严谨的给马周回礼。

  “马水使,这次圣人让我前来,是为了冬日酷寒,郑白渠依旧让徭役们冒着天寒地冻干活,所以前来巡查,看看此工程徭役百姓是否有徭役过重。”张玄素开门见山的说道。

  马周听到张玄素的话虽直,但是态度却相当和蔼,倒是稍稍放下了心思来,说道,

  “不如就让周陪着御史在郑白渠工程走走,若御史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周也尽量回答。”

  “如此……甚好!”张玄素听到马周婉转的话,倒没拒绝马周的好意。

  说实话,这在郑国渠的周边地区转悠了一圈,张玄素已经知道,当地百姓实际上对参加郑国渠工程还是很踊跃的。

  因为只要来郑国渠搬砖,那就管饭,所以周边百姓都乐得来搬砖。

  毕竟在这个时代,管饭本身就足以让很多的百姓主动出卖劳力了。

  不过,到了冬天后去搬砖的人就少了,因为当地百姓绝大多数是临时工,不是郑白渠工程正式的王真儒手下的徭役。

  所以他们是没有棉服、围巾与手套,冬天没有这东西,那怎么保暖,怎么在大冬天干活。

  所以却也只有少部分冬天有御寒衣服的百姓才会过来搬砖。

  然而,他们在大冬天的愿意做临时工,倒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煤炭!

  因为李泰完成了整个关中地区煤炭产业的统一,煤炭这种资源开始被重视。

  市面上交易的煤球,以及相关煤炭制品,甚至整个煤炭体系都是李泰一点一滴慢慢打造起来的,从挖掘煤炭到是制作成品煤球销售,整个一条龙全部都归属于李泰。

  对李泰来说,自己真正要支付的实际上只是人力工钱,以及时间成本,人力工钱在封建时代,给口饭吃给他们塞上银票粮票就足够了。

  所以,如果这些煤球真的按照市场价去出售,那自己肯定会赚取得彭满钵满。

  但如果自己直接绕开货币,用几斤煤炭来支付百姓一天的劳动力,反正李泰不会亏。

  而对很多百姓来说,毕竟他们自己家能储蓄御寒物资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样的情况下,每周(六天)只要出一天工,凑齐一周需要的煤炭数量,他们是乐意的。

  但事实上是,很多附近百姓,觉得大冬天闲着也是闲着,来高陵这地方搬砖,包吃又包住,而且还有钱拿,又有什么不乐意。

  这样的情况下,没棉衣的百姓都会借有棉衣百姓的衣服,大不了把煤炭送回来时,给对方一斤煤炭,算作是租借费用。

  所以张玄素知道,虽然郑国渠在冬天进行开工,但却受到当地百姓拥护,要是谁把这这条路子给断了,那怕不是会被当地的百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