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沧州的计划书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跟杜如晦缺人了,也能直接从洛阳津口调度人才。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度的算朝廷人才,而不是燕王府的人才。

  虽然多少有几分掩耳盗铃,但却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毕竟朝廷在基层的人才真没多少,现在有一批人随时能够顶上,他们自然将就着用了。

  而有关大运河的事,在吕才重新回高陵后,李泰倒没有再怎么的关心。

  因为李泰的注意力重新被那批运输物资的农业学府学子们所吸引。

  这些人都是从农业学府毕业的高质量农业人才,李泰有什么好说的,马上从王玄策手上调度来大量的耕牛,开始开垦天津周边的土地。

  争取在秋末前完成土地开垦,把小麦不说幽州,至少在天津先全普及开来。

  这时候,清淤完成的运河,的确带给了李泰相当大便利,至少耕牛不需要走陆路慢悠悠的赶路,而是能全部运输上运河乘船顺流而下,一日便到达天津。

  让牛好好休息一天,很快就能让这些黄牛与耕牛开始干活了,这运转效率直接拔升起来。

  李泰感觉,随着今年农耕开垦,明后年小麦收割,自己以后就不需要担心粮食问题了。

  就在李泰专心致志发展天津甚至整个幽州的农业,让自己彻底摆脱对粮食不安感时,沧州刺史薛大鼎派人前来,希望能借助天津徭役修建沧州境内的水渠。

  “薛大鼎成为沧州刺史了吗?”李泰抓了抓脑袋,倒有几分发蒙。

  “燕王,您认识这位沧州刺史?”李淳风看着李泰惊疑的样子好奇道。

  “嗯,当初在高陵共事过!”李泰点头。

  毕竟自己总不能说就是你没机会修建的郑国渠,这位沧州刺史参与了。

  怎么样,你羡慕不羡慕,高兴不高兴……李泰怕被打!

  “既然燕王与其相识,不如便是让其使者,前来说说也就是了!”李淳风道,

  “毕竟燕王您有沧州的行政之权,薛刺史前来向您借人,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好!”李泰点点头,很快便把这使者叫进来。

  薛大鼎的使者开口道,“在下沧州录事王有方,奉沧州薛刺史之命向燕王求助,在下有一封薛刺史手书,请燕王过目!”

  白鹤过去从使者手中接过手书,打开后送到李泰手上。

  李泰看着薛大鼎手上的这一份手书,到底明白了薛大鼎的意思。

  因为薛大鼎是跟着李泰一起建设过郑国渠的,见过郑国渠的工作效率。

  自己到了地方,组织下徭役,无论如何都到达不了修郑国渠时,高陵徭役的效率。

  尤其杜如晦与马周两人带着天津徭役一路干活过来,基本上都按照着杜如晦与马周两人的规划,把大运河说清理也就清理了开来,让薛大鼎看得更羡慕了。

  所以,在杜如晦与马周两人继续去下个州修缮时,薛大鼎派人送着书信过来了。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