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军用转民用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有的肥力。

  所以我们开始准备逐年减少在郑白渠的药材种植,而准备如同燕王您以前的规划,在余杭钱塘地区寻找合适的地方种植药材,然后通过大运河把这些药材大量的运输到洛阳。

  自从您让我们在洛阳建立了渡口,我们在洛阳那边储蓄的物资却是越来越多了。”

  李泰点点头,虽然自己离开了长安,但是农业学府到底是发展顺利。

  至于自己把一部分的物资储蓄在洛阳,那是因为长安与洛阳间的距离算不上遥远。

  同时洛阳因为京杭大运河,除了去蜀地,去其他地方都是四通八达。

  这样的情况下,物资放在洛阳,相对来说转运方便。

  所以在洛阳的渡口兴建起来后,李泰便让吕才在洛阳修建各种各样的仓库了。

  至于不放在长安而放在洛阳,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李泰感觉自己的物资若放在长安,怕会被自己的老爹三天两头的打秋风。

  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啊!

  “对了,我让你研究增加亩产实验进行得怎么?你的战歌能让农民形成战部天赋吗?”

  说实话,比较起其他按部就班的安排,李泰对这个才是最关注的。

  不过这东西是实验性质的,李泰也没太大把握,怀着几分得之则幸,不得我命的想法。

  毕竟科学实验这种东西是不讲道理的,砸钱砸时间下去,很多时候就是打水漂。

  只不过,李泰跟这时代的人有种最大的区别就是,李泰有种军用转民用的思维。

  所以李泰不追求什么跨越时代的技术,比如现在手搓黑火药,制作TNT什么的。

  但李泰相信,任何时代一个国家的军用技术,就是这个时代科技的最巅峰。

  倒不是说,战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是战争本身就是人类组织竞争进化的最高效模式,

  其他任何的组织,哪怕输了未必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但唯有战争,命只有一条,失败者有千万种的理由,但唯有胜利者,那就是比对方更加优秀。

  所以,基本上军用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是更加高效,极端,甚至致命的东西。

  只不过,李泰所希望的就是把军队中的东西从军用转化成民用,保留它高效的特点,但是能让这些东西更加普及化,以及更加安全而已。

  这让李泰知道了战部天赋这种事情后,便思索着应该怎么样把它民用化。

  不过,这某种程度上是集体化的农业生产,而且是超过五百人以上的集体化生产,除了官方的军屯以外,实际上平民百姓的屯田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华夏自古以来到了农民手中的土地都是那种破碎的碎片化土地。

  这点大到通过卫星直接看华夏土地上的农耕,小到每一个人到手的土地,几乎没有谁手上的土地是方方正正的一块。

  或者说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