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91章 结社率的野望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李泰看了看胶州湾,想要看看青岛这座城市的影子,但很可惜,自己连个影子都没看到,李泰明白,在路权为主的世界,青岛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但随着海权兴盛,胶州湾的重要性突出,就必然需要建立一座给胶州湾配套的城市出来,这才能慢慢诞生青海这座城市。

  “而且我手上也没足够人口,支撑起一个顶尖的郡县了!”

  李泰想了想,最后也只能无奈摇摇头,想要城市发展,终究还是离不开人口。

  像自己建设高陵,那先蹭了长安的地理位置,接着借助渭河吸收周围的人口。

  又或者开发天津,也吸收了不少异族人口,以及转移了一部分河南地的人口。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样的建城模式怕是会越来越是困难了。

  其中最重要得原因,到不是别的,而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平稳了。

  百姓们在当地都能顺利在本地生活下去,那百姓们是很少会愿意迁徙的。

  所以,比较起当初基本上是零的人口成本,想要百姓进行迁徙,怕是不容易。

  当然,要是完成城镇化改革,那自然好说,但李泰没这么迫切的动力一定要把每个城市都完成城镇化改革。

  把百姓逼得除了去城里打工,留在当地不论干什么都是亏本的,连最后的土地都给你没收了,根本就没考虑过一旦城市把他们的青春如同嚼甘蔗似的把他们嚼成了渣子,他们甚至连退回原地的本钱都没了。

  在李泰看来,自己能完成几个大城市的城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就够了。

  至于农村李泰更偏向那种推动企业下乡,每个村子能够有一个两个,可以让全村人干活的企业。

  让他们尽可能生产基础资料,这样国家就能出面收购,虽然就利润上来说,只能勉强算不亏,甚至还要补贴,但对国家稳定性质来说,那可要强太多了。

  简单的说一个月薪一万事多离家远的工作跟一个月薪六千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任何人在选择时都要稍稍犹豫一下,然后在环境的逼迫下选择钱多的那个。

  但实际上,你不论选择哪一个你都不可能凭借正常的工作实现五子登科。

  赚钱多的地方会有多花钱的地方,赚钱少的地方也有赚钱少的生活。

  说到底,只要你没实现靠钱生钱的游戏活下来,那其实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李泰看看胶州湾,倒也没有停留太久的时间,便是选择了离开。

  至少在高句丽的问题被解决前,青岛这座城市没出现的必要。

  倒是高句丽被解决了后,海军能够去更广阔的天地,那胶州湾就能建立一座城市,成为河南道的重要出海口。

  相对来说,比较起胶州湾的开发,至少东海傲来国的连云港,李泰感觉更有发展的潜力。

  就在李泰一步步的观察河南道的时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