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9章 李淳风的推荐(今天一更)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清楚,只要战争的时间与规模拉长,那别得什么都不用说,以自己信用所打造的信用货币说不定就有通货膨胀的危险。

  毕竟通过战争以战养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顶多就是刺激一下战时经济而已。

  因为任何战争都是需要消耗物资的,这物资包括消耗的资源,更重要得还是人本身。

  自己靠着以信誉为依仗的虚拟货币,稍稍通货膨胀一下倒还好说,但随着国家资源不断消耗,但同时攫取到资本又不能填补这个窟窿,那是很容易玩完的。

  这就是为什么,李泰只制定了两年进攻的计划。

  因为两年之内结束跟高句丽的战争,那自己不论是增发的虚拟货币,还是逐渐向着战时偏转的经济自己都能想办法掰过来,甚至因为战争刺激,能一定程度拉幽州本地一把。

  但要是两年以上都没有解决掉高句丽,那李泰很清楚,这到底是以农业国家为主的大唐,哪怕还能继续供应这场战争打下去,但国家国力也不可避免的出现损耗。

  因为在讨伐高句丽的过程中,幽州是因为战争获利,但其他地区呢,别得不说,单单是缺少了这几十万壮年人口的参与生产,大唐国力的衰弱便是理所当然的事。

  说到底,战争是要消耗物资的,哪怕是大国打小国也是需要支付人口与物资的。

  站在资本家的层面,尤其是军工复合体之类的资本家层面,越是战争,自己赚钱越多。

  但站在国家层面,战争就是在消耗国家底蕴。

  一名能参与战争的战士,从出生到能够持枪到战争,就算是以唐代为标准,至少也要到达十六岁。

  但花费了十六年才算劳动力的人,在战场上只一个瞬间就没了,而且是永久的消失了,这对国家来说难道不心痛。

  毕竟一个人如果好好干活的话,能够给国家创造多少的价值,这不比战争要好!

  所以,除非是关乎到国家或者本民族安危的战争,需要不计代价的打下去,否则绝大多数持久的战争打下去,除了国家中极少数人能够获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好事。

  但李泰在幽州的布局,以及一个个相应制度的颁布,甚至利用自己的信誉介入其中替代资本进行周转,都是为了把战争带来的危机向后延长,让自己以后能再处理这事。

  至于在处理过程中,顺手造成幽州繁荣,实际上对李泰来说,真的是一文不值。

  只不过是借助了事先布局,以及大运河和长安洛阳驰道,仿佛血管似的吸取大唐的营养。

  大唐兴盛所以幽州繁荣,但时间久了,别人不知道,但坐镇中央的房玄龄就会马上发现,整个大唐其他的州县开始走下坡路,但唯有幽州会显得格外的繁荣。

  战争到底是不能够创造财富的,单纯上层的分配也是不可能创造财富的。

  这

  请收藏:https://m.ri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